摘要
超深水钻井过程中,开阔海域作业能有效降低作业成本。但受超深水超浅层环境的影响,面临着浅水涌浪引起电缆测井仪器摇摆、电缆测试仪器“进洞”困难和开阔海域作业井下安全隐患大等困难和挑战。对此,针对性下入20 in套管封隔浅层涌浪,形成有效封隔;充分利用水下机器人(ROV)的辅助作用,保障仪器成功“入洞”;严格控制仪器起下速度,采用“水下ROV+平台控制面板”双重监测模式,确保作业安全。在南海琼东南盆地的多口超深水探井成功开展了多趟电缆测井作业,获取了详细的测井资料,同时大幅度降低了作业成本。该作业实践为后续超深水开阔海域作业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解决方案。
国际能源署数据显示,近10年发现的超过1亿t储量的大型油气田中,海洋油气占到60%,其中一半是在水深500 m以深的深
目前为止,对于“双超”条件下的天然气聚集成藏、储层物性岩性含气性等尚未开展系统研究,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相关详细资料。测井信息能够有效评价油、气、水层,计算含油气岩系的孔隙度、渗透率和含油气饱和度,是研究生油层、盖层及油气的生、储、盖组合和油储储量参数、地下流体性质、分布状况等重要信息的重要依
考虑到超深水起下隔水管和防喷器、起下钻杆等会显著增加作业成本,采用开放式的钻井形式,即不下隔水管和防喷器,不建立在钻井液循环的条件下进行钻
“双超”环境下的开阔海域电缆测井面对的难点与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浅水涌浪引起电缆测井仪器摇摆、电缆测试仪器“进洞”困难、开阔海域作业井下安全隐患大,如

图1 开阔海域电缆测井
超深水开阔海域作业,最大的特点是受到涌浪的影响,没有隔水管的保护作
在超深水开阔海域水下作业,没有隔水管的引导作用,电缆下放仪器指向性差,仪器可能会大距离偏离水下井口,无法精准“入洞”。使用水下机器人(ROV)进行水下实时监测时,晃动的测井电缆与漂动的ROV铠装缆极易发生打扭缠绕的现象。同时,电缆测试仪器属于精密仪器,在ROV的机械手臂抓取仪器辅助“入洞”的过程中,电缆测试仪器易造成不可估的损伤,影响后续测井作业。
针对浅水飞溅区涌浪导致仪器摇摆问题,创新下入20 in(1 in=25.4 mm,下同)套管“人造封隔层”,有效隔断浅水涌浪影响。套管下入深度、防脱落是关键点。综合考虑天气海况和极限安全作业水深,设置套管下入深度大于浅水涌浪区底深、平台推进器扰动区和ROV安全作业深度。优选20 in套管扣型,优化上扣扭矩,每根加装防转块,套管连接处画白线监测套管情况,防止旋转脱落。同时,采用C盘支撑测井仪器进行组装,将套管坐底,减少组合风险,如

图2 下入“人造”封隔层
针对电测仪器“进洞”困难问题,充分发挥ROV“水下眼睛”及机械手臂辅助作

图3 ROV辅助测井仪器起下
针对开阔海域电缆测井井控监测需求,在电缆上划线,实时监测仪器状态及井口液面。根据测井深度反算井口处电缆长度,间隔划线,便于观察。严格控制仪器上提下放速度,同时ROV在泥线处上流向监测,观察井筒液面判断井下状态,规避因压力波动引起的溢流、漏失。平台测井工作间时刻关注控制面板,确认电缆和马笼头受力状态,严格控制仪器上提下放速度及遇阻量,降低仪器落井风险,如

图4 测井工作间控制面板
针对电缆测井过程中仪器在井筒内运动时遇阻、遇卡等异常问题,做出清晰明确的判断,建立了多点张力监测机制:(1)在电缆测井滑轮组上端配备张力监测传感器,用以监测电缆的张力变化;(2)在电测仪器串马笼头上安装张力计,用以监测仪器运动状态。根据不同的张力变化情况,可精准判断具体遇阻(卡)位置。在上提运动过程中,若电缆张力增大,马笼头张力正常,则判断电缆遇卡;若电缆张力与马笼头张力均增大,则判断仪器串遇卡。在下放过程中,若电缆张力减小,马笼头张力正常,则判断电缆遇阻;若电缆张力与马笼头张力均减小,则判断仪器串遇阻。当发生遇阻(卡)情况时,需坚持反向处理原则,防止情况恶化,即当上提遇卡时,先下放活动正常后再尝试上提,同理,当下放遇阻时,先上提活动正常后再尝试下放。
针对电缆测井仪器遇阻、遇卡,上提下放均无法正常活动问题,为防止电缆拉断落入井内,增加后期仪器打捞难度,在电缆测井马笼头处配备固定拉断力的弱点。弱点的拉断力小于电缆拉断力,当过提拉力超过弱点拉断力时弱点被拉断,马笼头及以下仪器串落入井内,电缆可完整回收。此外马笼头具备有标准外径和打捞槽、打捞帽,以便打捞工具打捞,且避免下入井内的仪器在打捞过程中受损。
随钻工具测量与数据传输需要保障钻柱内的流体连续性(大排量/高泵压),但大排量会导致超浅层弱胶结层段井径扩大,严重影响后续电测仪器工作性能。对此,基于在钻杆内限流制造正压差激活随钻工具的设计理念,设计了用于超深水超浅层开路钻进随钻测井的井下增压限流装置。该装置可提升钻具内外压差,保障钻具内部流体的连续性,提高了随钻测井工具在开路作业中的工作稳定性,有效保障了数据回传信号质量。由于该装置只调控钻柱内压力,对环空基本无影响,弱化了环空流体对井壁的冲刷,能有效保护井径。井下增压限流装置结构设计如

图5 井下增压限流装置结构示意
A井为南海琼东南盆地的一口超深水探井,水深1558 m,井深1830 m,全井进尺272 m。该井主要钻探目的为获取详细的测井数据,落实区块主要目的层位含气性及储量规模,同时为区块钻完井设计、开发方案制定等提供基础数据。
在钻进期间采用密度为1.10 g/c
测井期间天气海况良好,风速8~9 m/s,浪高1.5 m,平台升沉0.2 m。测井作业前,下入20 in LZ-2扣型套管120 m(海面以下约90 m),上扣扭矩34 kN·m。测井仪器在20 in套管中下放速度<15 m/min,出套管后以<40 m/min的速度下放,在海水中,ROV以相同的速度和测井仪器串同步下放。当仪器下放至距离井口2~3 m时,以1 m/min的速度缓慢下放,ROV使用辅助推拉杆辅助仪器“入洞”。仪器进入井后下放速度≤10 m/min,ROV在远处观察仪器入井情况,直到仪器串全部入井。上提仪器进行测井时,上提速度<5 m/min,遇阻量控制在18 kN以内,若遇阻量过大,下放多次尝试上提提活。测井期间,ROV在井口安全距离外,时刻关注井口液面状态,如有异常立即停止仪器活动。
通过下入20 in套管封隔浅层涌浪、ROV辅助测井仪器起下和“ROV水下+平台控制面板”双重监测等措施,该井成功实现测压取样、旋转井壁取心和核磁共振三种测井,成功取到详细测井资料。期间未发生电缆缠绕、仪器受损和井下漏失/溢流等问题。首次成功实现了超深水探井开阔海域电缆测井,化“闭”为“开”,未出现复杂情况,平均单井节约作业费用2260万元。同时,为后续超深水开阔海域作业积累了宝贵的作业经验,为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增储上产、降本增效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解决方案。
针对超深水钻井开阔海域电缆测井面对的困难与挑战进行详细分析,摸索相应措施,并在南海琼东南盆地多口超深水探井进行应用。主要结论与建议如下:
(1)受超深水超浅层环境的影响,开阔海域电缆测井作业面临着浅水涌浪引起电缆测井仪器摇摆、电缆测试仪器“进洞”困难和开阔海域作业井下安全隐患大等困难和挑战。
(2)通过采取下入20 in套管封隔浅层涌浪、ROV辅助测井仪器起下和“ROV水下+平台控制面板”双重监测等措施,成功实现多趟电缆测井,成功取到详细测井资料,节约了作业成本。
(3)更为详细的技术指标(如仪器上提下放速度、ROV站位等)可进一步开展优化研究,形成超深水开阔海域电缆测井作业规范。
参考文献
张功成,屈红军,张凤廉,等.全球深水油气重大新发现及启示[J].石油学报,2019,40(1):1-34,55. [百度学术]
王陆新,潘继平,杨丽丽.全球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现状与前景展望[J].石油科技论坛,2020,39(2):31-37. [百度学术]
杨进,曹式敬.深水石油钻井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J].石油钻采工艺,2008(2):10-13. [百度学术]
李军,杨宏伟,张辉,等.深水油气钻采井筒压力预测及其控制研究进展[J].中国科学基金,2021,35(6):973-983. [百度学术]
石玉江,杨林,章海宁,等.复杂与非常规油气层测井技术及应用[M].石油工业出版社,2022. [百度学术]
张晓东,王海娟.深水钻井技术进展与展望[J].天然气工业,2010,30(9):46-48,54,123-124. [百度学术]
高德利,张辉.无隔水管深水钻井作业管柱的力学分析[J].科技导报,2012,30(4):37-42. [百度学术]
陈浩文,王林清,王偲,等.400 m级无隔水管泥浆回收系统研发及海试[J].钻探工程,2023,50(6):37-44. [百度学术]
王芳,万磊,徐玉如,等.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动力定位实时交互仿真系统[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32(11):1395-1401. [百度学术]
罗鸣,高德利,黄洪林,等.深水浅层呼吸效应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J].钻井液与完井液,2022,39(6):668-676. [百度学术]
陈卓.深水浅部弱固结地层力学性质研究及其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D].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2021. [百度学术]
陈卓,邓金根,蔚宝华.修正剑桥模型在深水浅层石油钻井井壁稳定中的应用[J].力学与实践,2019,41(3):288-293. [百度学术]
燕奎臣,俞建成,张奇峰.深水油气开发中的水下机器人[J].自动化博览,2005(5):116-118.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