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刊加载中。。。

使用Chrome浏览器效果最佳,继续浏览,你可能不会看到最佳的展示效果,

确定继续浏览么?

复制成功,请在其他浏览器进行阅读

“一趟钻”技术在煤层气L型水平井的应用  PDF

  • 李志刚 1
  • 王涛 1
  • 王遂正 2
1.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一二九勘探队,河北 邯郸 056004; 2.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第一勘探局,河北 邯郸 056004

中图分类号: TE242

最近更新:2021-12-06

DOI:10.12143/j.ztgc.2021.S1.042

  • 全文
  • 图表
  • 参考文献
  • 作者
  • 出版信息
EN
目录contents

摘要

“一趟钻”技术是实现安全快速钻完井、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柳林煤层气钻井中采用“一趟钻”技术,钻井效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对已完工的7口L型水平井分析研究表明:合理配置钻探设备、选用适合该地层特征的PDC钻头、实时优化钻井液体系是实现“一趟钻”的基本保证,技术先进、性能良好、持续稳定的定向仪器、优化井眼轨迹及精准地质导向是关键技术,长寿命螺杆、近钻头旋转导向等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助力“一趟钻”技术在该地区的普遍实施。

0 引言

“一趟钻”技术是指使用一只钻头和一套井下钻具优化组合,一次入井钻完一个开次或一个井段全部进尺的钻井技术。具有提高机械钻速、缩短钻井周期、降低钻井成本、减少或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等优

1-4。“一趟钻”钻井技术首先是美国为高效开发北美地区非常规天然气提出的,获得2016年国际石油十大科技进展。近年来,“一趟钻”技术在我国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2018年中石化集团在焦页22-S1HF井的水平段钻井施工中,成功实现了三开水平段“一趟钻”,创造了2536 m的国内水平段“一趟钻”钻井最长纪录。

“一趟钻”技术是一套系统工程,影响的关键因素主要有:简化的井身结构、高效的钻头、合适的钻井液、耐久的井下工具、精准的井眼轨迹控制等。山西柳林区块煤层气开发的主力井型是定向井和L型水平井,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一趟钻”技术,在降本增效上取得了较好效果。

1 “一趟钻”技术的适应性

山西柳林煤层气区块位于山西省西部,河东煤田中部,面积183.824 km2,其煤层气资源开发潜力巨大。2018年开始进行L型水平井试验,其中L60井产气达10000 m3/d。截至2020年共完钻L型水平井25口,L型水平井已成为该区主力开发井型,探索和推广“一趟钻”技术在该区的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1.1 地质适应性

该区块位于河东煤田中部,基本为单斜构造,地层走向从北至南,由北东渐变为南北向,倾向由北西西而西,倾角平缓,一般为5°,断层稀少,发育有宽缓的小褶曲,未见陷落柱及岩浆岩活动,构造属简单类。主力煤层为3、4、8+9号等,分布稳定,标志层较为明显,煤层埋藏深度800 m左右,地层发育比较稳定,有利于“一趟钻”技术的推广应用。

1.2 工程适应性

(1)钻井设备。本区内已完工的L型水平井深度多在2000 m以浅,施工中使用的DB30Q型钻机,配备800 kN顶驱,提升能力和回转能力都能满足要求。

(2)钻头。广泛应用的PDC钻头适应性强,在破岩能力、稳定性、持久性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本区地层比较稳定,硬度中等,完全满足滑动钻进要求。

(3)螺杆、MWD仪器。目前普遍使用的螺杆井下工作时间一般都超过200 h,MWD仪器电池寿命也能达到120 h以上。

(4)钻具结构。L型水平井二开直井段—造斜增斜段—稳斜段的施工,所选钻具组合具备直井段、稳斜段防斜稳斜能力,增斜段复合与滑动钻进可调性,钻头具有快速、耐磨等优势,提高了施工效率,可满足一趟钻要求。见表1

表1 各开次钻具组合
开次钻具组合
一开

Ø346.1 mm PDC钻头+Ø185 mm(1.25°)螺杆+Ø165 mm定向接头+Ø165 mm无磁+Ø165 mm悬挂接头+

Ø127 mm加重钻杆×4根+Ø127 mm钻杆

二开

Ø241.3 mm PDC钻头+Ø185 mm(1.5°)螺杆+Ø165 mm定向接头+Ø165 mm无磁+Ø165 mm悬挂接头+

Ø127 mm加重钻杆×4根+Ø127 mm钻杆×48根+Ø127 mm加重钻杆×22根+Ø127 mm钻杆

三开

Ø171.4 mm PDC钻头+近钻头工具+Ø135 mm(1.5°)螺杆+Ø127 mm定向接头+Ø127 mm无磁+Ø127 mm

定向接头+Ø89 mm钻杆×144根+Ø89 mm加重钻杆+Ø89 mm钻杆

(5)钻井方案。在本区普遍采用三开井身结构(见图1),已完成的20多口井,实践证明井眼结构优化,符合本区地质情况,见图1

图1 井身结构示意

2 柳林地区钻井工程施工情况

2.1 基本情况

该区煤层气井钻遇地层主要为第四系(Q),二叠系上石盒子组(P2s)、下石盒子组(P1x)、山西组(P1s),埋深浅,压实程度低,地层岩性较软,且区域标志层稳定发育,4号煤层连续分布,地层变化小。见表2

表2 地质分层数据
层位底板垂直深度/m厚度/m岩性特征故障提示
第四系(Q) 140 140 主要为黄土 防漏、防塌
上石盒子组(P2s 550 410

中上部主要为紫红色砂质泥岩、泥岩夹灰色砂岩;下部

主要为灰绿、灰白色砂岩与紫红、深灰色泥岩互层

防漏
下石盒子组(P1x 640 90 主要为灰色砂岩与泥岩互层 防漏
山西组(P1s

724

(未穿)

84

主要为深灰、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细砂岩与

煤组成的过渡相含煤地层,本组发育1~5号煤层

防塌、防卡

2.2 钻井参数

(1)优选PDC钻头。二开、三开井段均采用个性化设计PDC钻头,采用双排进口脱钴复合片,设计各复合片倾角小,对地层的侵入性更强,耐磨性更强,有力地提高PDC钻头的单只进尺和平均机械钻速。经过现场实践及不断改型,从钻速和耐用2个方面进行优化,提升了钻头的综合性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优化轨迹设计。水平井施工前根据设计做好井眼剖面优化,施工过程中不断修正剖面设计的准确性,做到勤调少调,提高剖面符合率,确保轨迹圆滑,提高钻井速度。

(3)优化钻井参数。实钻中通过优化各项钻井参数,可以有效提高机械钻速,提升施工效率:一开、二开井眼大,选用螺杆大,需调整排量>35 L/s,提高携岩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螺杆的作用。三开水平段为煤层,钻进时控制排量15 L/s,能有效防止钻井液冲垮煤层的同时满足携砂能力;转速控制在45 r/min,能有效提高机械钻速,同时减小对螺杆的损伤;三开水平段钻进需根据井下摩阻随时调整钻压,确保有充足的钻压可以作用在钻头上,提高机械钻速。

(4)优化钻具结构。采用PDC钻头+螺杆钻具组合,选用长寿命、大功率螺杆,根据地层特性、井身结构,合理优化钻具组合,增加加重钻杆数量,倒装钻具,减少下部钻具的摩阻,提高定向效率。钻具中加装随钻震击器以提高应对井下事故风险的能力。同时配置高性能随钻测量系统,最大可能提高轨迹控制能力。

(5)优化钻井液体系。不断优化钻井液性能,提高井壁稳定性;细化和优化堵漏措施,在进入漏层前添加堵漏材料预防井漏;在操作上在易漏井段钻进时开泵速度要缓,降低激动压力,适当降低排量,控制机械钻速;针对定向托压问题,在造斜初期及时添加润滑剂,随着井斜的增加逐步增加钻井液中润滑剂的含量,减小钻具摩阻,提高施工效率。

2.3 2020年钻井工程实施结果

2020年,在柳林区块完成L型水平井7口,累计钻井进尺12746 m。平均机械钻速达21.73 m/h,累计节约钻井周期60.34 d,见表3

表3 2020年柳林区块“一趟钻”实践统计
序号井号井型完钻井深/m平均机械钻速/(m·h-1钻井周期/d钻机月速/(m·台-1节余周期/d
1 8-L3 水平井 1788 18.26 25.79 1844.36 0.21
2 4-L37 水平井 1606 22.15 17.44 1361.79 8.56
3 4-L38 水平井 1734 19.22 20.92 1827.83 5.08
4 4-L36 水平井 1820 23.42 12.42 3853.21 13.58
5 4-L26 水平井 1890 22.94 16.79 3201.88 9.21
6 4-L92 水平井 1942 22.96 13.63 3944.48 12.37
7 5-L26 水平井 1966 23.22 14.67 2093.96 11.33
合计 12746 21.73 17.38 2589.64 60.34

3 钻井工程实施效果分析

3.1 机械钻速分析

通过对比4-L26井与邻井4-L33二开的机械钻速可以看出,“一趟钻”钻井工艺对于提升钻井速度的优势非常明显了,见表4

表4 4-L26井与4-L33井机械钻速对比
井号井型开次井深/m钻头型号机械钻速/(m·h-1
4-L26 水平井 一开井段 0.00~156.20 RDT1955S 19.82
二开井段 156.20~889.50 RDT1955S 22.26
平均 21.04
4-L33 水平井 一开井段 0.00~201.07 HT2555 20.16
二开井段 201.07~906.00 HT2555 10.28
平均 15.22

3.2 钻井周期分析

通过对上年度本区块完成的7口井的二开、三开完钻时间统计,每一个开次钻效值>200 m/d均实现“一趟钻”,见图2

图2 实现“一趟钻”对比

3.3 钻井工程实施效果及存在问题

上述7口井中,8-L3井为施工的第一口井,出现更换螺杆、回填侧钻等情况,其余6口井,二开实现“一趟钻”,平均缩短钻井周期18.6%,三开实现“一趟钻”,平均缩短钻井周期49.1%。各开次未能实现“一趟钻”完成的主要问题是定向仪器出现故障和钻头穿层。

4 结论与认识

(1)柳林区块地层及井眼轨迹设计等条件满足“一趟钻”施工要求,分开次实现“一趟钻”是完全可以的,能够缩短钻井周期,提高经济效益,三开钻井中潜力巨大。

(2)本区实现“一趟钻”的关键是:①使用技术先进、性能良好、持续稳定的定向仪器;②精细研究地层变化,优化井眼轨迹,精准地质导向。

(3)优选品质优良、适合本区地层特征的PDC钻头,实时优化钻井液体系,平衡井壁压力,保持井眼清洁是实现一趟钻的基本保证。

(4)一趟钻技术是综合的系统工程,在柳林煤层气区块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随着长寿命螺杆、近钻头旋转导向等新技术的应用,必将助力“一趟钻”技术普遍实施。

参考文献

1

刘明王忠海.胜采油区“一趟钻一口井”施工模式定向技术研究 [J].中国化工贸易20181036):89. [百度学术

2

刘克强.“一趟钻”关键工具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J].石油机械2019411):13-17. [百度学术

3

张忠乾曹向峰曹继飞.硬地层PDC钻头优快钻井配套技术研究进展[J].西部探矿工程20122412):34-37. [百度学术

4

卢云康唐明何义新.春光油田“一趟钻”技术应用研究[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14):5-7. [百度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