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1年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前言

      1981(6):1-1.

      摘要 (875) HTML (201) PDF 90.91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局探矿工程,随着地质工作及勘探事业的发展,数量上和工艺技术水平上均得到了发展。建国以来,我局承担过本地区许多大中型矿区的勘探及水文、工程地质勘探,钻探累计进尺达数百万米,坑道工作量亦达数十万米。

    • 加强管理,改革技术,提高钻探生产水平的体会

      1981(6):2-4.

      摘要 (956) HTML (187) PDF 1.30 M (2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改变我局长期来钻探生产效率停滞于220米左右,钻孔质量很不稳定的被动局面,多年来曾作过不少努力,但收效甚微。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下,通过贯彻“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方针,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局对钻探工程的总要求,即以地质找矿为中心,根据工作量的减少,压缩开动钻机台数,相应地调整辅助工种的比例。重点在于继续抓好整顿管理,改革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做一些基础工作,实现在改革整顿后显著提高。实践证明,这个要求是符合实际的、积极的。1980年

    • 改革钻进方法,提高金刚石钻进技术经济效果的体会

      1981(6):5-8.

      摘要 (913) HTML (192) PDF 2.25 M (2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合理选择钻孔直径和结构,采用正确的钻进方法,是我们四川地质局在钻探技术方面实行改革的主要内容之一。鉴于新系列φ76毫米双管钻进,其岩、矿芯直径相当或大于原φ75毫米单管或91毫米双管钻进。因此,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以新系列φ76毫米为基本孔径的普遍改革。从而在原有旧系列的设备、管材、工具的条件下,既易于满足钻进工艺的要求,又扩大了硬质合金钻进的范围,针状合金钻进的比例增大,代替了大部份的钢粒钻进,有效地提高了部份矿区的岩、矿芯采取率和减少了钻孔弯曲,为进一步缩小钻孔直径,简化钻孔结构,逐步采用金刚石钻进打下了

    • 不同钻孔漏失类型及其处理方法

      1981(6):8-10.

      摘要 (920) HTML (159) PDF 268.07 K (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钻孔漏失是钻探工程工艺中重要技术问题之一,它直接影响到钻进效率,阻碍钻探经济效果的进一步提高。对于钻孔漏失的预防和处理,一直是我局存在的一个技术关键课题,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在一些较有代表性的矿区取得了点滴经验。

    • 易斜地层防治钻孔弯曲的一些具体作法

      1981(6):10-13.

      摘要 (914) HTML (186) PDF 304.11 K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将在现有钻进方法、工艺技术条件下,要防止钻孔严重弯曲是极为困难或极不经济的地层,称为易斜地层。此类地层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可钻性一般在Ⅶ级以上;(2)产状倾斜;(3)层理、片理、

    • 介绍几种改进的取心工具

      1981(6):13-16.

      摘要 (836) HTML (178) PDF 2.36 M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四川地区除盆地外,多以古老地层为主,加之构造破坏及区域变质的影响,钻探工作中,部份矿区或地层,坚硬破碎或松软,易被冲蚀等,岩、矿芯采取极为困难。它既有碍获得充分可靠的地质资料,同时由于采取率低,大量岩屑破碎后积存孔内,重复破碎,影响钻进效率,甚至孔内事故频繁。提高这些矿

    • 双机液压凿岩台车应用技术

      1981(6):16-19.

      摘要 (960) HTML (209) PDF 325.87 K (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坑道掘进中所使用的凿岩设备,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时间利用率和钻眼效率,满足打各种类型炮眼的需要,以期获得良好的凿岩经济效果。因此,要求凿

    • 内燃凿岩机用于坑内的技术方法

      1981(6):19-21.

      摘要 (985) HTML (198) PDF 1.39 M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局自1964年开始,在槽探和平基修路工作中使用内燃凿岩机。通过技术培训和生产实践,一些坑组逐步掌握了内燃凿岩机的操作、维护、保养和检修技术。1967年后,先后有五个队把内燃凿岩机使用于铜、锰、铁、锡、磷矿普查坑道和支农找水坑道。岩、矿石硬度一般4—7级,部份石英岩、矽卡岩为8—9级。坑道断面为2.7平方米。坑深一般在200米以内,最深坑道为235米。所施工的坑口多位于海拔2000—3000米的高山地区,地势陡峻,一般都无公路可通,有的要步行四天才到矿区,交通很不方便。到

    • 加强安全生产管理 防止钻探事故发生

      1981(6):22-23.

      摘要 (892) HTML (198) PDF 187.69 K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防止事故发生,是保证钻探生产、保护职工生命安全的有效办法之一。最近我们对全局1970年至1979年十年间的伤亡事故情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钻探生产是

    •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关于探矿工程现代化途径问题的一点意见

      1981(6):24-24,23.

      摘要 (1074) HTML (155) PDF 181.57 K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生产活动中,方法规定装备的功能,装备保证方法的实现,先进的方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装备,否则再好的方法也难以实现。钻探方法现代化,相应的要求技术装备现代化。而装备的水平,取决于设计和制造水平,从目前地质机械的情况看,如何逐步提高设计、制造水平,本文仅就几个方面谈一点看法,供讨论。

    • 砂金矿钻探的特点、现状及今后意见

      1981(6):25-27.

      摘要 (1206) HTML (199) PDF 258.57 K (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砂金矿的勘探与开采具有周期短、投资少、经济效果好的优点,同时,我国的幅员辽阔,可供黄金地质勘探的河流、水系较多,而且也还有一定数量的滨海砂矿可以进行工作,因此,近几年来黄金地质勘探工作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砂金矿钻探目前钻进工艺和钻探设备都比较落后,生产水平和砂钻质量都较低,远远适应不了四化建设的需要,应尽快改变这种落后面貌,现就砂金矿钻探的特点及现状,谈几点意见。

    • 空气钻进在水井上的应用

      1981(6):27-30.

      摘要 (922) HTML (181) PDF 312.22 K (2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省是我国山多川少的省份之一,山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百分之七十二,这些地区气候干燥,雨量稀少,水源奇缺,农业生产低而不稳,人畜吃水十分困难。所以如何大力开发利用山区的地下水源,改变当前干旱面貌,是摆在打井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 使用SC—56绳索取芯钻具施工千米深孔的体会

      1981(6):30-32.

      摘要 (932) HTML (190) PDF 238.95 K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推广SC-56绳索取芯技术已经两年了,现开动二台,截至80年底止,共打完11个钻孔,总进尺6000余米,孔深多在500—600米间。用SC-56绳索取芯钻具施工千米深孔,是我队80年钻探技术上的一个突破。通过千米深孔的施工实践,进一步证明了绳索取芯的优越性,同时检验了钻具的性能、结构合理程度,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为进一步完善钻具结构提供了资料。

    • JS—i型绳索取芯绞车

      1981(6):32-33.

      摘要 (884) HTML (182) PDF 756.63 K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绳索取心绞车是绳索取心钻进的重要辅助设备之一,它与提高钻进效率及时间利用率,与安全及排绳状态等有极大关系,因此,对其结构及工作性能的研究不容忽视。为适应我队绳索取心钻进的需要,进一步提高绳索取心钻进效率,改善配套状况,并根据我队施工条件,笔者在去年年中设计了由电机单动驱动的行星轮系传动绞车,即Js-j型绞车。在北京探矿厂及王义兴同志的大力协助下,很快完成了加工任务,于去年八月开始试验,截至目前已运转提升约4000米,证明性能良好(此绞车已由北京探矿厂批量生产)。

    • 金刚石钻头磨耗与时效的关系

      1981(6):33-34.

      摘要 (859) HTML (181) PDF 730.68 K (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转数额定不变的情况下,若达到较高的钻速,必须增大钻压。但是钻压过大,金刚石和胎体磨耗及损坏均较快。表1是武山矿区使用的17个钻头,其中时效0.5—2米/时的,平均回次磨耗量都比较小,时效为2—4米/时的,平均回次磨耗量都比较大(个别是记录错误,也有的是岩心堵塞后硬磨所致)。一般地说,在一定的范围内,钻头的磨耗与钻庄、磨耗与时效均为函数关系,图1、2是两个钻头实际的磨耗与时效的对应关系图。

    • 坑探采样训练班情况简介

      1981(6):35-35.

      摘要 (921) HTML (174) PDF 78.36 K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适应地质普查勘探找矿工作的需要,我队曾于八一年举办了坑探采样短期训练班。参加坑探采样训练班学习的学员,有两个特点:一是文化程度高低相差悬殊;二是实践工作经历相差悬殊(有的从事坑探采样工作近二十年,而有的只有半年多)。这些同志,均未系统地学习过业务技术知识,故学习积极性较大。

    • 坑探工程技术讲座(第二讲续)

      1981(6):35-41.

      摘要 (843) HTML (193) PDF 563.18 K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通风坑道通风的目的在于保持地下工作面及一切现有地下坑道内的空气新鲜纯洁和创造良好的劳动条件。(一)通风的作用:1.将新鲜空气输送到地下坑道,供坑内作业人员呼吸;2.冲淡和排除坑道内因爆破及其他物理化学作

    • 巷道掘进试用塑料导爆管及非电毫秒雷管

      1981(6):41-43.

      摘要 (1148) HTML (173) PDF 230.71 K (3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非电毫秒雷管是七十年代世界上出现的一种新型起爆器材。我队使用的是由一根塑料导爆管和一个8号毫秒雷管掐合而成(图1),其产品延时分为十个段别(表1)。使用时,只要将工作面所有炮眼的导爆管捆扎在一起,用一个火雷管轰击,通过导爆管内高能炸药传播爆轰波引爆雷管药包,使其一次全断面起爆(图2)。我们从80年8—9月份开始试用,通过生产实践证明,塑料导爆管及非电毫秒

    • 快速堵漏工艺的研究与试验

      1981(6):44-47.

      摘要 (959) HTML (130) PDF 290.10 K (2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质勘探钻进中,堵漏问题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重大技术课题。现有各种堵漏方法中,注浆封固法诸如注水泥、注化学桨液等,使用最为广泛,对付中等以上的严重漏失带,注桨更是堵漏的基本手段。因此,研究和改进注浆技术,探索实现快速注浆的途径,很有必要。近年来,我们对快速注浆堵漏工艺作了一些新的尝试,并取得一定成效。

    • 裂隙漏失岩层堵漏技术的实践

      1981(6):48-52.

      摘要 (1065) HTML (196) PDF 409.02 K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近几年来,我队所施工的几个矿区都在复杂岩层钻进,坍塌、掉块、漏失、涌水等问题均比较严重,致使钻进速度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成本高。尤其是“漏”的问题,矛盾更加突出。当钻孔出现漏失时,泥浆液面大幅度下降,对孔壁的承压力降低,又引起坍塌、掉块、出现探头石等连锁反应,给钻探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为此,我们在堵漏方面下功夫,做了一些工作,采取了一些办法。现介绍如下。

    • 复杂岩层综合治理实例

      1981(6):52-53,43.

      摘要 (874) HTML (170) PDF 231.95 K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钻探施工区,地处秦岭东西构造带,系古老的变质岩系。因岩层复杂,钻孔坍塌、掉块、漏失、涌水等现象非常严重,使台月效率一直徘徊在一百余米的水平,且不少钻孔质量低劣,钻孔资料无法利用。当采用金刚石钻进后,质量虽有提高,但效率仍无明显地提高。从而认识到,要发挥金刚石钻进的优越性,必须在治理复杂岩层上下功夫。并在长期实践中,使我们进

    • 地热钻探技术(下)

      1981(6):54-60.

      摘要 (917) HTML (180) PDF 2.49 M (2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9(5/8)英寸套管下钻进,在绝大多数热水地区,与油田钻进非常相似。因为钻进的地层是沉积层,相对较软。钻井液不是单一的褐煤、搬土、水的泥浆,因为其温度只适用于200°F以下。更为完善的是绿坡缕土泥浆或海泡石泥浆,在高温环境下更稳定因而得以应用。

    • 一种防止卡钻的方法及其装置

      1981(6):60-61.

      摘要 (850) HTML (176) PDF 157.28 K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钻探施工中,为了将岩粉排出孔外,冲洗液通过钻杆送入孔内,自钻头端部连续喷出,如图1所示。一旦钻遇裂隙层时,冲洗液漏入裂隙内,岩粉急剧下降并沉积在环状间隙最下端的岩心管接头的肩部,提升钻杆时使岩心管提不上来。如果使用空气洗井,钻至上述裂隙层时,携带岩粉的空气流速下降,上返中的岩粉下沉,孔壁被高速回转的钻杆磕打,结果如图2所示,孔壁上结成岩粉硬块。因此,提升岩心管时会造成卡钻。

    • 钻头新进展

      1981(6):61-63.

      摘要 (892) HTML (184) PDF 1.63 M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连续链式钻头进行了野外试验钻头不提出钻孔而能使新切削面相继就位的连续链式钻头,业经桑狄亚(Sandia)实验室完成了首次野外试验。在试验中,这个由链装镶金刚石切削节所组成的先进试验钻头,用六组切削面在花岗岩中钻进了250英尺。每切削面平均41英尺,相当于两个常规金刚石钻头在同样花岗岩地层中的平均数28英尺。两类钻

    • 吐温—80能防止皂化油破乳

      1981(6):64-65.

      摘要 (1036) HTML (164) PDF 1.32 M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们在小口径复杂地层钻进中遇到漏水地层时,常用水泥灌浆堵漏,并用氯化钙作快干剂。在扫灰心时,由于氯化钙的作用,使皂化油破乳,并形成油泥粘附在钻具上,甚至将双管钻具粘在一起失去单动性。钻机也不能开高速,且因通水不良,导致烧钻。我们曾在皂化油中加入水玻璃,虽能减轻破乳的程度,但不能完全避免。后来我们经过试验,发现吐温

    • 金刚石—作为镶嵌式切割工具使用最早的是中国

      1981(6):65-65.

      摘要 (954) HTML (195) PDF 594.24 K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世界第一颗金刚石是在南印度被发现的。自发现后,由于贸易往来,金刚石从印度运往世界各地。印度于公元前150年就与我国有贸易关系。英国人兰金曾绘过一幅古代贸易路线地图,他认为古代金刚石有很大可能是按这一路线传播的(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