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84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YZ-54-Ⅱ型冲击器的生产试验效果

      1984(2):1-5.

      摘要 (975) HTML (186) PDF 832.16 K (2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前言YZ-54-Ⅱ型冲击器是勘探所根据部科技司下达的科研任务研制的一种液动正作用式冲击器。经室内试验后,在湖北、浙江两省几个队进行生产试验。1983年冲击回转试验进尺3556.26米。完成钻孔23个,其中斜孔16个。钻进口径为56毫米(少量为66和76毫米)。冲洗液为清水、无固相、低固相泥浆。最高台

    • ZS—1型钻进速度表

      1984(2):5-6.

      摘要 (1095) HTML (182) PDF 1.04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ZS—1型钻进速度表经过两轮样机的研制,于1983年10月中旬结束野外现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任务书中提出的要求,能适应地质岩心钻探施工现场的恶劣工作环境。地质矿产部勘探所于1983年12月7日至8日召开了该仪表鉴定会,通过了鉴定。会议认为该表技术指标选定合理,方案选择正确,设计合理,仪表耐用性好,简单牢固,直观,功耗低,实用意义大。并建议小批量投产,进一步推广应用。

    • 煤田钻探技术与工艺

      1984(2):7-13.

      摘要 (927) HTML (181) PDF 517.11 K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部新时期的地质找矿任务,已转入以区测、普查、能源、水资源、贵金属与非金属为重点。煤、铀、石油,地热的勘探与开发工作,已大规模展开。煤已成为我国今后一个时期动力资源的主要来源之一,到2000年,煤的年产量将要达到12亿吨以上,因此,在能源地质工作中,今后一个时期,煤将居于首位。大规模展开煤田地质和钻探工作,为煤炭储量、开采量翻番,为煤矿建井工程提供可靠的依据,已成为地质、钻探工作者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 宁东煤田采用S75绳索取心钻进情况

      1984(2):14-16,47.

      摘要 (1046) HTML (211) PDF 994.72 K (2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从1980年起逐步从金属(主要是铁)勘探转入煤田普查施工。几年来由于种种原因,钻探质量差(主要是煤心的采取和品质)、效率低一直是我队钻探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1982年,完工钻孔13个优质孔率仅46.2%,台月效率仅286米,纯钻进时间仅27.5%。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我队生产被动局面,加快煤田勘探速度,从适应四化建设对能源的需要,我队去年在宁东煤田矿区开动一台S75绳索取心试验钻机,探索这一钻进方法应用于煤田钻探施工的可能性。并与

    • 介绍几种硬岩钻头

      1984(2):17-18.

      摘要 (1010) HTML (189) PDF 138.68 K (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煤系地层被火成岩后期侵入,钻进中,在煤层顶、底板及夹层中经常遇到流纹岩,斑岩、石英岩、硅化砂岩等。这些岩层最厚有15~20米,薄的小于1米。岩石的可钻性级别多为8~10级,有的可达11级。为了防止打丢、打薄煤层,保证煤心采取和控制见煤,在煤层的顶、底板多用硬合金钻头钻进。使用普通合金钻头钻进上述岩层,时效仅达0.08~0.12米/时,

    • 液动冲击回转钻进减少孔弯效果及其分析

      1984(2):19-22,63.

      摘要 (976) HTML (192) PDF 382.23 K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湖南省地质矿产局四六八队,使用液动射流式冲击回转钻具(简称射流式冲击器)在1980年恩口矿区ZK6103孔试验基础上,于1982年及83年又在恩口、枫溪江两矿区使用,共进尺11411.96米,其中有四个钻孔自孔口开始用该钻具钻进孔深达835.56米、743.31米、662.43米、660.34米,创我国液动冲击回转钻进最大孔深记录。单机年进尺为2811.73米,台月效率795米。恩口、枫溪江是两个老矿区,钻进工作量分别在万米以上,但孔斜严重,均未达到要求。自推广使用射流式冲击回转钻进方法后,在减少孔弯,提

    • 大浪滩矿区现代盐湖钻探中的止水工艺

      1984(2):23-25,51.

      摘要 (1515) HTML (181) PDF 315.26 K (2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大浪滩矿区系以钾为主的盐类矿床,属硫酸盐型的现代盐湖沉积矿床。其中上更新统至全新统(Q_3 4),分布于区内所有盐滩和凹地中,为石盐芒硝夹含石膏淤泥层,地表为含砂石盐壳,局部含有石膏晶片和表外钾矿层。全新统(Q_4)的沉积物以石盐为主,次为芒硝、泻利盐、白钠镁钒、钾石盐和光卤石、水氯镁石,是该区内的主要含钾层位。下更新统(Q_1 2)的岩性主要为灰黄色薄至厚层砂质泥岩和泥岩互层,部分地段有少量厚层与薄层砾岩、泥灰岩、部分地段夹有较多的盐层。

    • 也谈陀螺仪框架误差及漂移的消除

      1984(2):26-30.

      摘要 (1081) HTML (190) PDF 304.74 K (3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用陀螺测斜仪测量占孔弯曲,可由面板直接读得测点的顶角,方位角则不能。面板读数既不是方位角也不是终点角,而是包含漂移的终点角测量值,从此测值中消除漂移可得到终点角,将终点角投影到水平面上(去框架误差)才是方位角。关于漂移与框架误差的消除顺序,至今仍然存在两种相反的看法,而其共同点则是把消除顺序与计算的准确性联系起来,从而强调某一特定顺序。我们认为,计算的准确与否决定于所采用的计算方法而与消除顺序无关,但消除顺序影响计算方法的繁简程度。

    • 山西地质钻探三十年(摘要)

      1984(2):31-33.

      摘要 (951) HTML (169) PDF 255.64 K (2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1953年以来,山西地质系统的钻探工作,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恰好经历了三十个年头。钻探工程随着我省地质勘探事业的不断发展,已成为地质普查勘探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之一。三十年来,先后在金属、非金属、煤田以及石油普查找矿中,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国防工程勘测以及农田供水勘探中,完成钻探工作量达324万米,为已提交的1222份各种地质普查、地质勘探报告提供了地质资料。

    • 浅谈煤田钻探技术配套问题

      1984(2):33-35.

      摘要 (904) HTML (172) PDF 264.92 K (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据国家把能源建设作为一项战略重点的安排,地质矿产部决定加强能源矿产地质工作,并给山西省地质局下达了几个煤田地质普查勘探项目,从去年起,已有三个地质队承担找煤任务,安排了十至十一台钻机分别在吕梁、临汾及晋东南地区进行钻探,其中黄河以东煤田资源远景调查普查面积达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总体设计钻探工作量约七万米。为了完成上述任务,满足矿山建设需要,将在几年内逐步增开钻机到25台左右(约占全局开动钻机总数的1/3)。由于多年不搞煤,从局到队对煤田钻探技术都比较生疏。笔者初步搜集了一些资料,针对山西情况,谈谈个人对

    • 排状合金在煤田钻探中的试用

      1984(2):35-37.

      摘要 (1056) HTML (185) PDF 262.71 K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多年一直从事有色金属探矿,去年转入浦县煤田勘探(属河东煤田东河井田)。开始,采芯和效率问题非常突出。如3号机施工的ZK301孔,平均时效仅达0.61米/时。针对效率问题,我队与西安煤科院勘探所取得联系,试用了该所研制的新型切削具—“排状合金”。先后在3个钻孔,使用了23个钻头,累计进尺410余米。通过试用,该合金初步显示出了优越性能,得到有关领导重视,倍受钻机工人欢迎。

    • 在造浆地层中使用PAM泥浆遇到的一些问题

      1984(2):37-39.

      摘要 (1129) HTML (189) PDF 952.46 K (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PAM泥浆问世已有十几年,首先在石油钻井中使用,取得了良好效果。PAM泥浆流变性能好,固相含量低,对钻速的提高和对造浆地层的稳定,以及控制地层造浆都起到了显著作用。几年来,PAM泥浆在煤田钻探中使用效果也很明显,去年,我们第一次在河东煤田使用PAM泥浆,无论是钻速的提高,还是泥浆成本都远远好于普通细分散泥浆。但是,由于时间短,工作量有限,有些对比试验和室内定量分析还没来得及完成,因此只能对所做的工作做点粗浅定性的分析。

    • 卵砾石地层大口径钻进工艺

      1984(2):39-41.

      摘要 (978) HTML (186) PDF 2.19 M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81、82两年承担晋中盆地地下水长观建网勘察,完成钻探工作量8000余米,计29个孔(孔组),部分钻孔在第四纪古河道、冲积扇和洪积扇地层施工,卵砾石粒径大,松散、层厚。其中有四个钻孔,全孔均为卵砾石、漂石。卵石直径小的30—50毫米,大的漂石直径0.4—0.8米,从孔内可以取出圆柱状完整岩心(见附图)。卵砾石层中夹有粗细砂层。有的还夹有薄层粘土。厚层卵砾石地层钻进乃目前工艺技术上的难题,主要特点是地层胶结性差,孔壁极不稳

    • 短浅坑道内燃掘进试验效果

      1984(2):41-44.

      摘要 (1020) HTML (180) PDF 337.82 K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山西局每年施工的短浅坑道较多,若干年来基本上是以手掘为主,劳动繁重,工效低,施工期较长,坑探职工迫切要求改变这种技术落后状况;逐步实现短浅坑道掘进机械化是广大坑探职工的愿望,也为国家四化建设所必需。去年在部和局的支持下,山西局211队同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部协作,从83年7月29日到9月18日在五台山麻花沟矿区作了短浅坑道内燃掘进试验,

    • 关于金刚石钻头钻进经济效益问题的探讨

      1984(2):45-47.

      摘要 (1081) HTML (188) PDF 228.98 K (2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一、问题的提出影响小口径金刚石钻探单位成本的主要因素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材料、燃料、工资及津贴、设备折旧等等。在单位成本的组成中,材料费大约占其直接费用的58.3%。而材料中的研磨材料——金刚石钻头每米费用一般约占每米材料费的28.6%。因此,减少金刚石钻头的消耗量就成为工程队和全公司实现节约计划的主要途径之一。自1981年公司全面实行经济责任制以来,工程队(主要是机台)把金刚石钻头的合理选择与正确使用作为实现节约计划的着眼点和主攻方向,以期达到高

    • 钻探用粗粒优质单晶人造金刚石合成的几个问题

      1984(2):48-51.

      摘要 (989) HTML (190) PDF 2.21 M (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金刚石钻探日益普及,对粗粒优质单晶人造金刚石的需求更为迫切。几年来,据可统计的资料表明,我单位生产的钻头平均寿命为:79年约30米左右,80年为46米,81年为69米,82年为78米。平均寿命增长率见图1,82年情况更好一些,如广西公司215队,125个钻头平均进尺81.32米,岩石为6—10级灰岩,强矽化灰岩、扁豆灰岩及其破碎带等,其中两个分队四个机组平均超过百米。广西地质局的620个钻头平均寿命为72米,而孕镶钻头寿命高达320米,岩石为7—10级砂岩、石英脉、矽卡岩、矽化灰岩,少数为10—11级

    • 热压金刚石钻头的石墨模具问题探讨

      1984(2):52-55.

      摘要 (1022) HTML (196) PDF 2.29 M (4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金刚石地质钻头的制造中,热压法具有许多优点,已得到广泛应用。而在热压中,压模是关键,它应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导电性能,耐高温,不污染钻头胎体及具有可加工性能。石墨兼有金属与非金属的特征性能,使之成为热压钻头的优良模具材料。本文提供了石墨作为热压模具材料的优良性能的有关数据及如何选择石墨模具的材料。并介绍了设计制造石墨模具的方法,降低模具制造成本的方向及如何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的措施。

    • 内燃凿岩机机具改革二则

      1984(2):55-56.

      摘要 (1033) HTML (205) PDF 853.87 K (2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近几年来在地表工程中,使用了YN-23型内燃凿岩机。经过实践,显示了该机所具有的结构简单、易于操作、重量轻、效率高等特点,很适用于交通不便、搬迁频繁的地表工程施工使用。在推广使用YN-23型内燃凿岩机过程中,曾遇到一些实际困难,也促使我们采取了一些相应措施,改革了一些机具。一、拿轮器:在推广使用过程中,常对飞轮组件进行拆卸。但因机器长期封存,键和键槽锈死,或组装时锁紧螺母拧的太紧,致使拆卸飞轮时,采用常规法以套筒搬手拧松锁紧螺母带出飞轮的办法,确有困难,往往因不

    • 一种简单机床节电△/Y自动转换线路

      1984(2):56-56.

      摘要 (954) HTML (187) PDF 779.60 K (2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有几台C620和C630车床,主要担负野外钻机等修配任务。所配用主轴电动机分别为7.5千瓦和10千瓦(均为△接法),这些机床在加工一般零配件时,用钳形电流表实测电动机进线电流往往只有额定电流的50%以下,这就浪费了电力。由电工理论可知,△接法的异步电动机在改为Y接法时,电动机电压下降为原数值的1/3~(1/2)故功率也就随着下降,为原功率的1/3,转距也只有原转距的1/3,而机床拖动的电动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是在轻载运行,其转距往往小于1/3。这就使得采用△/Y变换节电成为可能。尤其在

    • 马坑铁矿钻探方法分析

      1984(2):57-58.

      摘要 (1000) HTML (184) PDF 182.30 K (2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马坑铁矿是某地目前已探明的铁矿床之一。勘探工作至1982年止完成钻孔129个,进尺82853米,平均孔深663米,最大孔深1057米。马坑矿区的地层特点是浅部风化带破碎且厚,中部溶洞多裂隙发育,深部矿体厚埋藏深,施工特点是勘探网度密,对孔斜度和取心率要求高,钻探施工难度大。本文就该矿区大口径钻探施工中的主要技术方法作一点分析。一、工程质量要求与存在技术问题1.钻孔弯曲:穿过主矿层底板偏离勘探线不得

    • 影响钢丝绳工作寿命因素的初步分析

      1984(2):59-61.

      摘要 (1047) HTML (198) PDF 249.66 K (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钢丝绳广泛应用于地质钻探设备的提升系统,钢丝绳的消耗量很大。钻探工作中,由于某些人员对钢丝绳的性能知识了解不够、选用不当、维护保管不善造成的浪费也是非常普遍的。如有的野外队在使用中发现钢丝绳损坏很快,便加粗绳径,结果导致钢丝绳的提前破坏,给国家和使用者都带来了很大的损失,因而研究钢丝绳的破坏因素,延长钢丝绳的使用寿命,仍是每个钻探工作者共同关心的课题。一、钢丝绳的工作状况:钻探设备的提升系统由天车、钢丝绳、游动滑车以及提引器组成。钢丝绳的一端固定于设备的卷筒上,经卷筒缠绕后,自由端绕过钻塔的天车,再绕

    • 涌水地层的掘进方法

      1984(2):62-63.

      摘要 (1007) HTML (189) PDF 2.11 M (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队在某(铅)锌矿区坑道施工中,遇到掘进工作面大量涌水,最大涌水量15—20吨/小时,一般为10—12吨/小时,严重阻碍平硐掘进工作进行和各项经济指标完成,特别是威胁着职工安全生产。为此,我们对矿区上述涌水情况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由于较准确掌握岩层涌水性和炮眼涌水规律,妥善采用四种引水、防水和分次爆破措施,顺利完成182米坑道掘进任务和各项生产指标,生产效率由0.73~0.85米/台班,提高到0.93米~1米/台班,台月效率从80米/台月,提高到115米/台月,现场材料费每米57.4元,下降为51.4元,

    • KD100型坑道钻机气压部件的改进

      1984(2):64-64.

      摘要 (1074) HTML (208) PDF 617.18 K (2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加快坑探工程的进度,降低成本,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我队首次使用了KD100型坑道水平钻机,此机加减压、倒杆靠气动和手轮推动双作用进行。地质勘探坑道施工,一般工作量不大,用电动凿岩机掘进较普遍。风动掘进因设备少,成本高,在地质勘探坑道施工中应用较少。因此,为解决KD100型坑道钻机所需气源,我们采用CA—10型解放牌汽车所用汽泵经改装获得成功。经过半年多的生产实践,共完成4个水平钻孔,进尺达250多米,使用效果良好,气压充足可靠,部件改进组装合理,体积小,重量轻,不需另加动力带动,只在钻机的电动机上接出一

    • 钻探用新型超硬材料“吉奥赛特”及其钻头

      1984(2):64-64.

      摘要 (959) HTML (188) PDF 621.50 K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钻探用金刚石“吉奥赛特”“—GEOSET”是一种具热稳定性、能自锐的多晶金刚石,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特种材料部生产。如图所示的BQ绳索取心钻头已在研磨性砂岩中钻进了1200英尺。据称用这种金刚

    • 英汉对照参考资料(8)

      1984(2):封3-封3.

      摘要 (849) HTML (184) PDF 115.14 K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MWD todayMeasurement-while-drilling (MWD) tools and tech-niques have made steady, if not spectacular, progressduring the year. Mud-pulse telemetry has become amature technology.Teleco Oilfleld Services, Inc., has successfully used itspositive-pulse MWD to

    • 苏州虎丘塔塔基加固钻孔注浆技术

      1984(2):封4-封4.

      摘要 (1036) HTML (177) PDF 286.75 K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苏州虎丘塔(原名云岩寺塔)建于周显德六年(公元九五九年)至宋建隆二年(公元九六一年)落成。塔体七级八角形,仿木结构砖塔,高47.5米,底直径13.66米。年久塔身倾斜裂缝。1956年塔体抢修加固,在塔内发现不少珍贵文物,现藏于苏州博物馆内。此塔代表五代至北宋这一时期的建筑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