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 31(8).
摘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科研项目——具有创新和多技术集成的三合一(液动锤 螺杆马达 绳索取心)钻具,其技术优势为:利用绳索快速打捞内管钻具,大幅度减少提下钻时间;利用螺杆马达井内回转,降低钻进扭矩,保护井壁安全;利用液动潜孔锤进行冲击载荷碎岩,提高钻速,减少岩心堵塞。该钻具于2004年5月17日-6月9日在中国大陆科学
2004, 31(8).
摘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主办的“商务部TCDC(Technical co-operation among developingcountries)水文水井钻探技术培训班”于2004年8月1日正式开班,8月2日下午在中国地质科学院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仪式。开学典礼由中国地质科学院董树文副院长主持,出席开学典礼的有:国土资源部国际合作与科技司李志坚副司长、陈有芳处长,中国地质调查局科技与外事部彭齐明主任、蒋士金
2004, 31(8):1-3.
摘要:总结了刚性基础下CFG桩复合地基中褥垫层的作用机理,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柔性基础下褥垫层的不同工作特点,对褥垫层的合理设置提出了几点建议。
2004, 31(8):3-3.
摘要:日前,上海崇明越江通道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国务院批准。崇明越江通道工程采用“南隧北桥”方案,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桥隧工程。工程建成后,驱车从浦东五号沟至崇明陈家镇,不到30 min。 受长江天堑阻隔,上海至今没有一条连接崇明岛进而沟通长江以北地区的陆路通道。目前,崇明岛和上海市区的交通联系仅靠轮渡,通行能力低。
2004, 31(8):4-7.
摘要:北京某交易中心一期基坑工程属大型深基坑工程,各种地下管线和地上建(构)筑物复杂,介绍了针对其复杂环境条件的综合支护措施的设计思路与实际应用效果。
2004, 31(8):8-11.
摘要:结合蚌埠城市中心广场会展中心工程,介绍了管井降水技术在多种含水介质的复杂地质环境下的应用。
2004, 31(8):12-14.
摘要:结合上海四平大楼加层工作,根据该建筑物初建时与加层时的两次勘探资料,从工程地质角度,对加层中的砂土液化以及加层引起的建筑物附加变形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软土地区建筑物本身荷载的长期作用,对于改善与提高地基土强度以及砂性土层的抗液化性能是非常有益的。
2004, 31(8):15-18,22.
摘要:分析了长沙现代大厦基坑的岩土工程条件及周边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对几种基坑支护方案进行了分析论证,并对所采用的复合土钉墙支护方案进行了设计计算。
2004, 31(8):19-20.
摘要:文华大厦因设计变更,需在已施工的楼层上施工钻孔灌注桩,通过对主要受力部分AB梁进行力学分析,以及对其进行加固,解决了楼层上钻孔灌注桩施工难题。
2004, 31(8):21-22.
摘要:采用旋挖钻机在细颗粒地层中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容易发生埋钻事故。通过哈磴高速公路一个桩孔埋钻事故的处理实例及对该事故的分析,提出了预防旋挖钻进埋钻事故的措施。
2004, 31(8):23-24.
摘要:介绍了采用单管高压旋喷技术对天津市东南半环海河特大桥桥墩钻孔灌注桩缺陷部位处理的具体方案、补救处理措施、施工工艺及检测结果等。
2004, 31(8):25-26.
摘要:通过对非嵌岩钻孔桩工艺特点、施工条件等的分析,探讨科学、合理的孔底沉渣测定的基准面。
2004, 31(8):26-26.
摘要:为实现公司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近年用于油气勘探方面的投资逐年增加,从1999年的30多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80多亿元。 有了资金以后,中石化油气勘探领域不断拓展。近年来,中石化不断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油气勘探区块优选和登记,拥有的勘查矿权区块数和面积同步增长。1999年拥有的勘查区块数为60个、面积6.3万km2,到2003年底拥有勘查矿权区块366个、面积约108.9万
2004, 31(8):27-28.
摘要:在宿淮高速公路五河口特大桥桩基工程施工中,克服了硬塑性粘土层的糊钻、进尺困难的情况。通过在钻进工艺上的摸索,找出利于实际施工的工艺方法。
2004, 31(8):28-28.
摘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研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获国家发明专利ZL99100660.7)的YZX127液动潜孔锤,在国家重点工程——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科钻一井”主孔施工中,继续配合由科学钻探中心研究、属世界首创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组合钻探工艺(即螺杆马达/液动锤/金刚石取心工艺),使用效果显著。截止2004年
2004, 31(8):29-33,38.
摘要:从分析钢管的受力及地层可夯性出发,探讨气动夯管法的施工工艺问题,包括施工过程、气动夯管锤及空压机的选用、铺管精度、注浆润滑以及在其它工程中的应用等。
2004, 31(8):34-35.
摘要:以尾矿坝排渗井管顶管为前提,根据工程特点引入导向钻进技术铺设导水管。顺利完成井下对接,且使RD385L型导向系统性能得到充分发挥,测深达9.5~10.0 m。为导向钻进技术拓展了新的应用领域。
2004, 31(8):35-35.
摘要:目前,美国勘探咨询公司和Inseis-Terra公司已经完成了对加勒比地区的评价,辨认出了63个海上盆地,这些盆地分布在8类不同的地壳或混合地壳上。 多次定量分析表明,在这63个盆地中,主要分布5个时期的源岩,它们的潜力占到整个区域源岩潜力的90%。其中,有两个时间段的源岩最重要:一是Cenomanian到Santo-nian时期沉积的海相源岩,它们得益于加勒比区的海洋缺氧
2004, 31(8):36-38.
摘要:为解决以往定向仪不抗振、岩样采取率不高等问题,利用时间与钻孔空间位置对应的关系,研制成功了KD型定向仪。详细介绍了该定向仪的基本构成、技术参数及现场应用情况。
2004, 31(8):39-41.
摘要:根据西藏盐湖的特点,研制开发了“盐湖探险一号”钻机,介绍了该设备的特点、在西藏羌北无人区首次科考和2002年的使用情况。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对设备又做了进一步的改进完善,使其能更好地适应水域、滩涂、沼泽、硬地面以及高原缺氧等复杂条件的勘察工作,并在2003年的西藏盐湖勘探任务中显示出优越的性能。
2004, 31(8):41-41.
摘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承担的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中心科研项目——具有创新和多技术集成的三合一(液动锤 螺杆马达 绳索取心)钻具,其技术优势为:利用绳索快速打捞内管钻具,大幅度减少提下钻时间;利用螺杆马达井内回转,降低钻进扭矩,保护井壁安全;利用液动潜孔锤进行冲击载荷碎岩,提高钻速,减少岩心堵
2004, 31(8):42-43.
摘要:通过对秦岭3号隧道地面垂直注浆孔钻进成孔的情况比较,阐述了MK系列钻机与某立轴钻机相比在复杂地层成孔中的优势,为复杂地层中的成孔寻找出一种新的设备,拓展了MK系列钻机的应用范围。
2004, 31(8):43-43.
摘要:为缓解当前公路、铁路方面的运力矛盾,我国正在拟建庞大的高速公路发展计划。这一规划的战略着眼点是:连通和覆盖20万以上人口的所有城市;建立省际、城际、国际的高速公路网络通道;形成比较完善的、区域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城际快速运输网络;贯彻落实“五个统筹”,在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运输网络;立足于国家战略和区域全球化,加强与东盟、西亚国家的交通编织。 交通部一直在反复修改和论证《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规划的思路则是“以空间上的功能需求和结构优化为主线设计布局,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路网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
2004, 31(8):44-44.
摘要:分析了目前水平钻机扩孔钻进存在的一些缺点,介绍了所设计的行星减速式扩孔器的结构特点及其优势。
汤凤林 , 段隆臣 , В.Ф.Чихоткин , 刘晓阳
2004, 31(8):45-48,52.
摘要:给出了计算金刚石钻头温度的理论公式,用声波测量方法研究了井底的工况,在实验室研究了金刚石钻头的热物理过程,解答了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2004, 31(8):49-52.
摘要:地热(中深)井金属井管普遍存在着腐蚀与结垢现象。就河南地热(中深)井金属井管腐蚀与结垢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进行了不同材质、不同水温的室内试验和井下彩色电视检测与分析,并提出了减少腐蚀与结垢的建议。
2004, 31(8):53-55.
摘要:根据钻井液设计要求,用基于范例推理(CBR)和规则推理(RBR)方法完成钻井液的设计。这两种方法并用,能克服各自缺点,很好地完成钻井液的优化设计。
2004, 31(8):55-55.
摘要:2004年7月13日中午,“太阳号”科考船完成了中德合作项目“南海北部陆坡甲烷和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形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研究”SO-177航次,靠泊上海。该项目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德国基尔大学海洋科学研究所联合实施,利用“太阳号”科考船执行,项目起止时间为2004-2005年。
2004, 31(8):56-59.
摘要:20世纪70年代初期以来,北京地区地热资源勘探开发日益发展,应用了泥浆正循环、气举反循环、高压喷射、泡沫增压等钻探工艺,地热井钻探工艺不断完善和多样化。论述了北京地区地热井钻探工艺的发展情况,并提出了北京地区地热井钻探工艺方法选择的建议。
2004, 31(8):60-60,64.
摘要:介绍了深井管破损后的堵漏方法及在堵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004, 31(8):68-68.
摘要:《中国超硬材料新技术与进展》 近十年是我国超硬材料技术特别是金刚石技术快速发展的鼎盛时期。四十年前本学科正在起步,对设备、原材料、工艺技术等都属探索期。而时至今日,本学科理论与技术发展之快,领域之广,研究之深都是惊人的。本书是结合当前大压机快速发展,同时又兼顾小压机挖潜而编著的,所以实用性较强,同时又提升到理论上来认识,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良好范本,充分体现了超硬材料学科是最好的实验科学的结论。本书以编著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