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45卷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钻探技术
    • 定向钻探新型双滑块连续造斜器研究与应用

      2018, 45(8):3-9.

      摘要 (1088) HTML (268) PDF 0.00 Byte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机械式连续造斜器是定向钻探技术手段之一,目前常用的LZ型连续造斜器采用单滑块与孔壁支撑,径向制动扭矩小,造斜过程中容易发生角位移,影响造斜效果,并且造斜强度不易调节。为解决造斜稳定性问题,特别设计研制了一种新型双滑块连续造斜器,该造斜器卡固稳定,造斜强度可调,器具经过野外试验验证工作可靠。新型连续造斜器的创新点在于:(1)采用双滑块结构形式,在国内还没有先例,已经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增加了造斜强度调节机构,可根据施工需要调节;(3)通过工作弹簧与上滑块组件之间的螺纹连接方式来实现上滑块回位;(4)采用分压接头控制上滑块侧向力,在满足卡固要求情况下,降低造斜钻进阻力。新型双滑块连续造斜器为国内外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使用效果良好,具备较好的开发推广前景。

    • 地质勘探套管钻进技术专用套管的研制及应用

      2018, 45(8):10-14.

      摘要 (1047) HTML (248) PDF 0.00 Byte (6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质勘探套管钻进技术中的专用套管是实现套管钻进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介绍了在地质勘探套管钻进过程中,专用套管作为绳索取心钻杆,传递钻压和扭矩,钻进结束后,作为技术套管留在孔内,恢复护壁套管功能。通过室内试验完成专用套管结构、材料及加工工艺等的选型和研制,且经过实际野外应用效果良好。

    • 耐高温高压复合保温管研究

      2018, 45(8):15-19.

      摘要 (1115) HTML (306) PDF 0.00 Byte (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耐高温高压复合保温管主要解决超高温高压环境下钻孔测量问题。为攻克超高温高压环境下真空绝热保温、高压密封等关键技术,研究的耐高温高压复合保温管为“超高温钻孔测量仪”提供一种耐高温承压管,使用环境温度可达270 ℃,压力120 MPa。通过室内测试与现场应用,说明其满足超高温高压要求,可应用于高温地热能钻探工程、干热岩钻探工程、科学钻探工程、深部矿产资源勘探和深部油气资源勘探等工程中,为超高温大深度钻井测量提供技术支撑。

    • 超细FeCoCu粉末在金刚石钻头中的试验研究

      2018, 45(8):19-22.

      摘要 (1081) HTML (251) PDF 0.00 Byte (6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介绍了超细FeCoCu预合金粉末应用于金刚石钻头胎体中的试验研究。通过基础性试验测试表明:在663Cu含量为30%的前提下,在金刚石钻头胎体组成成分中添加FeCoCu预合金粉末,通过调节其与WC粉末的配比关系,能够有效地调节钻头胎体硬度,适应不同的地层。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胎体硬度与FeCoCu粉末加量的数学关系式,由此关系式可预测胎体硬度或计算FeCoCu粉末加量。经过野外实际钻进试验证明:添加了FeCoCu粉末的金刚石钻头胎体综合性能具有较大的提高,为后续钻头耐磨性研究提供了经验积累。

    • 浅层气区地质岩心钻探技术综合研究与应用

      2018, 45(8):23-27.

      摘要 (1087) HTML (204) PDF 0.00 Byte (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核电发展需要稳定的铀资源供应,在我国北方油气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战略选区和调查评价,需要对主要异常和重点地区进行取心钻探工程验证。但钻进地层极松散破碎,取心率低;浅层气发育,井控要求高;大直径扩孔,井斜和携岩困难;极寒冬季施工及环保要求高。通过研究和探索,形成了一套浅层气区极松散破碎地层的绿色综合钻探技术体系及工艺方法,包括单管锥阀取心、环保高粘低失水泥浆、远程井控、钻铤及导向钻具分级扩孔等,为北方砂岩型铀矿找矿突破和资源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技术支撑,具有示范与推广作用。

    • 湘永地1井钻探施工技术

      2018, 45(8):28-33.

      摘要 (1090) HTML (221) PDF 0.00 Byte (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基础地质调查湘永地1井钻探工程,终孔深度2224.69 m,全孔取心钻探、录井及测井。本文主要介绍了项目概况,钻井工程使用的主要钻井设备、录井设备及测井设备,湘永地1井岩心钻探工艺技术,针对钻探施工中遇到的孔内事故采取的技术措施及页岩气调查井钻探施工技术进行了探讨。

    • 松散砂岩取心技术的应用

      2018, 45(8):34-38.

      摘要 (1294) HTML (269) PDF 0.00 Byte (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砂岩取心是迄今为止仍然没有完全解决的钻探技术难题。砂岩的种类很多,但都有共同的特点:结构比较松散,无胶结或少量胶结,遇水膨胀,透水性好。在砂岩中钻探取心,岩心采取率不高,钻孔容易垮塌。为了解决砂岩取心钻探中的技术难题,从钻进工艺技术参数、取心器结构、钻头优化设计、冲洗液配方、钻机配套、岩心烧结卡取以及水压出心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总结出了一套砂岩取心技术,应用在实际钻探生产中,取得的各项技术指标完全满足地质要求,为地浸砂岩取心钻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井新柯地1井工程设计

      2018, 45(8):39-43.

      摘要 (1110) HTML (221) PDF 0.00 Byte (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新柯地1井钻井工程设计为例,简述了工程设计的一般要求和原则,对新柯地1井工程设计的难点、钻井结构设计、钻机选型和设备要求、钻具组合和钻进参数、钻井液、固井、井控设计、录井、测井以及钻井工程施工情况进行了介绍。

    • >地灾防治与监测技术
    • 国内外冰碛湖溃决研究进展

      2018, 45(8):44-50.

      摘要 (989) HTML (239) PDF 0.00 Byte (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变暖导致全球高山地区的冰川环境变化剧烈,冰碛湖稳定性降低导致溃决频率增加,成为中国、尼泊尔、俄罗斯、秘鲁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频繁发生的冰川灾害类型之一。冰碛湖溃决诱发形成的洪水和泥石流,由于规模巨大、成灾速度快和波及范围广等特点,造成下游地区的基础设施和生命财产遭受惨重损失。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冰碛湖溃决事件、溃决诱因、溃决模式和溃决洪水特征4个方面研究现状和发展现状的梳理和分析,总结经验和思路,从而为冰碛湖溃决研究和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 川藏交通干线帕隆藏布段冰碛物特性研究进展

      2018, 45(8):51-57.

      摘要 (1018) HTML (241) PDF 0.00 Byte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作为冰川运动的遗迹,冰碛物由于其宽级配、大孔隙、非均质、渗透性等特点,成为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帕隆藏布路段规划选线中的一类特殊岩土体,并与藏东南地区的冰川型地质灾害具有关联,使得帕隆藏布流域地质灾害的成因机理及防治研究愈发复杂。本文通过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冰碛物物性特征取得的研究成果,结合实地调查和室内外测试结果,归纳了冰碛物的分布特征、沉积构造、物理性质和工程力学特性,梳理了冰碛物的物理力学研究进展,凝练了帕隆藏布流域冰碛物研究中的3个关键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研究思路,旨在为后续的冰碛物研究和川藏交通干线规划与建设管理提供参数依据。

    • 藏东南艰险地区灾害地质调查思路与方法论述

      2018, 45(8):58-64.

      摘要 (996) HTML (223) PDF 0.00 Byte (5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质灾害调查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历了多轮发展,目前演变为以孕灾背景调查和隐患点识别的灾害地质调查。“藏东南重要城镇和交通干线地质灾害调查”项目工作区位于西藏东南部,有工作程度落后、地质环境脆弱和工作条件恶劣等特点。项目主要从详实基础地质数据、地质灾害规律和孕灾背景调查评价和地质灾害隐患点识别等3个方面重点进行灾害地质调查工作。为了在藏东南特殊的环境中实现这些调查要求,应用了野外调查数据采集系统、InSAR、三维激光扫描、无人机航测遥感系统和简易观测等技术方法。并且总结了各类调查技术方法的适用性。通过总结经验和找到不足,从而为今后该地区的调查评价提供借鉴和参考。

    • 基于GIS技术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以北川县开坪乡为例

      2018, 45(8):65-71.

      摘要 (1286) HTML (234) PDF 0.00 Byte (6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地质灾害防治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进行地质灾害区划与风险研究,进一步圈定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可节约防治成本并达到风险评价的效果。北川县开坪乡地质地貌复杂,发育各类地质灾害,本文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拟对区内地质灾害进行风险性评价,以单个滑坡的体积、面积、高差、河流距离、岩性、变形迹象等因子作为分析单元,实现大比例尺范围内滑坡危险性区划;制作出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危险性图件与易发性图件;根据遥感影像解译,原有资料查询以及实际考察,制作开坪乡研究区域斜坡类型分布图;结合单个滑坡危险性及易损性,区域危险性及易损性,综合制作开坪乡区域风险性图件,完成对研究区进行有效地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 基于斜坡单元的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快速评价研究—以江口镇为例

      2018, 45(8):72-78.

      摘要 (1112) HTML (263) PDF 0.00 Byte (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本文以江口镇为研究实例,以县城高清DEM为底图,对研究区所有具有潜在隐患的可能成灾的、同时具有威胁对象的斜坡进行了划分圈定并编号。基于《半定性半定量斜坡风险评估表》,采用工程地质类比法,对圈定的每一个斜坡进行实地逐坡调查,获取斜坡的危险性得分和易损性评分。采用自然间断法将危险性和易损性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然后再以评估出的危险性等级和易损性等级分别为行向量和列向量,建立风险评估矩阵。通过风险矩阵,获得每一个斜坡的风险等级,最后将各斜坡的风险等级在地理信息图上和VR全景摄影图上展示,形成风险评价产品。

    • 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现场试验研究

      2018, 45(8):79-82,87.

      摘要 (1097) HTML (224) PDF 0.00 Byte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是一种不需要注浆即可进行张拉锁定的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适合于滑坡灾害应急抢险的快速锚固工程施工。本文结合现场试验数据,分析了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的张拉力、锚索应力分布规律,并与普通拉力集中型锚索进行对比,阐明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不仅有不注浆即可张拉发挥快速锚固作用的特点,同时自承载式预应力锚索锚固段的应力分布均匀,能充分发挥锚固段全长的锚固作用。

    • 基于斜坡破坏模式的软弱变质岩区岩质滑坡易发性评价

      2018, 45(8):83-87.

      摘要 (1115) HTML (220) PDF 0.00 Byte (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滑坡受控于地质环境条件和坡体地质结构,不同地质结构的斜坡失稳破坏的模式存在差异,本文以后龙门山千枚岩区为例,基于现场调查,梳理总结了区内岩质滑坡发生的力学模式与斜坡地质环境、坡体结构之间的关系,进而选取控制滑坡发生的关键因素,运用ARCGIS软件的加权叠加功能定量划分了不同模式滑坡的易发区域,主要取得以下认识:(1)滑移—拉裂式滑坡主要发生在坡度30-45°的顺向飘倾坡内、滑移—溃曲式滑坡发生在坡度30-45°的顺向伏倾坡内、倾倒变形主要发生在岩层倾角大于65°的反向斜坡内;(2)区内倾倒变形易发区面积为8.73km2、滑移拉裂易发区面积为4.31m2、滑移溃曲易发区面积为3.28km2,以倾倒变形类型的滑坡为主,已发生滑坡与易发分区结果比对证明了滑坡易发分区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

    • 崩塌堆积体启动坡面泥石流判别与防治 ——以北川县开坪乡平石板泥石流为例

      2018, 45(8):88-92.

      摘要 (1047) HTML (212) PDF 0.00 Byte (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强震区地震后大量的崩塌堆积体堆积于高陡斜坡中上部,堆积体远离居民点,一旦诱发为坡面泥石流,形成新的次生地质灾害,将严重威胁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北川县开坪乡平石板坡面泥石流为例,平石板沟“5.12”地震崩塌堆积体在2010、2013年强降雨作用下失稳转变为坡面泥石流淤积场镇。在平石板泥石流暴发特征介绍基础上,通过粒径不均匀系数、堆积体启动判别指标、后缘汇水面积等来分析崩塌堆积体启动条件及影响因素,并针对此类灾害发育特征,提出了通过上游稳拦固源方法进行治理的防治思路。以期为研究高陡斜坡堆积体的启动机制及防治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 甘孜州色达县典型牵引式滑坡地质灾害形成机理分析--以甘孜州甲学乡甲热滑坡为例

      2018, 45(8):93-97.

      摘要 (1080) HTML (207) PDF 0.00 Byte (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甲热滑坡位于甘孜州色达县甲学乡境内,属于典型的牵引式滑坡,滑坡体平均坡度约35°,主要由碎石土组成,滑坡长约195 m,宽约280 m,平均厚约15 m,滑坡体总方量约60万m3,属中型滑坡。滑坡坡体中上部变形现象较明显,若发生滑动,将直接威胁当地41户160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进行野外现场基础地质调查后,对滑坡体的变形破坏机制进行了定性分析,并利用三位有限元数值模拟进行了定量分析,对以后研究同类滑坡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 普光气田地面集输气管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

      2018, 45(8):98-101.

      摘要 (1056) HTML (234) PDF 0.00 Byte (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油气管道经常不可避免地穿越一些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区,而这些地区往往又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区,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以不同的方式威胁着管道的安全运营。以普光气田输气管线为例:(1)建立了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2)完成了普光气田输气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将管道沿线地质灾害风险划分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较高风险区、中等风险区、较低风险区和低风险区5个不同等级;(3)根据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分区结果对管道进行地质灾害风险分段,将管道划分成了50个地质灾害风险等级段,其中:高风险段2段,较高风险段14段,中风险段20段,较低风险段14段。评价结果与实际相符,为管道灾害的预防、治理提供重要的辅助决策,为区域管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 基于多元回归模型的斜坡影响因子分析

      2018, 45(8):102-106.

      摘要 (1001) HTML (207) PDF 0.00 Byte (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对斜坡影响因子进行量化的评价方法均有各自的局限性。在基于监测数据的基础上提出多元回归模型进行量化斜坡影响因子的方法。通过将确定的斜坡影响因子与回归模型的融合,在一定程度解决了斜坡稳定性评价过程中影响因子的选择和量化的问题,有利于以后对斜坡的认识,建立准确的斜坡稳定性分析模型。最后,将模型应用于某水电站水库堆积体斜坡,对该斜坡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最后分析汶川地震前后的影响因子变化。

    • 通江县沙窝寺滑坡变形破坏分析及防治设计

      2018, 45(8):107-111.

      摘要 (952) HTML (228) PDF 0.00 Byte (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我国山区公路建设的加快,许多公路的修建无法避免会引起边坡灾害,本文以通江县两河口乡沙窝寺滑坡工程为例,通过分析边坡变形历史、滑坡体边界特征及坡体稳定性,得出滑坡体处于缓慢蠕变阶段,属于中型土质滑坡,在遭遇20年一遇强降雨情况下,坡体处于不稳定状态,有可能再次发生滑动。根据滑坡体分布范围、危险区范围、滑坡性质,提出采用桩板墙与后缘裂缝填埋并设置排水沟的治理措施,可以很好地抑制边坡变形,为此类滑坡的治理提供参考,为公路边坡的治理提供示范作用。

    • 论山区高速公路运营期三坡工后评估及排查工作的必要性

      2018, 45(8):112-115.

      摘要 (1170) HTML (279) PDF 0.00 Byte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针对目前高速公路建设形成的“三坡”( 路基边坡、桥梁基坑边坡、隧道进出口仰坡)在运营期间发生的各类地质灾害现象,提出了高速公路“三坡”的工后评估与排查,为高速公路正常运营、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

    • 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使用现状及修订构想

      2018, 45(8):116-122.

      摘要 (1110) HTML (204) PDF 0.00 Byte (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中介绍了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概(预)算标准人工费动态化、材料运输、取费标准、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等特点,通过典型案例列举了标准存在的主要问题,如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治理工程预算定额部分定额消耗量不符合行业实际消耗水平、勘查设计标准规定不够完善、投资估算计算方法过于复杂、工程量计算规则不够完善、小型临时设施和施工临时工程需进一步区分等,最后根据上述问题提出了修订编制与审查规定、工程施工机械台时费定额、治理工程预算定额、勘查设计预算标准、工程量计算规则的构想。

    • 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编制的问题及见解

      2018, 45(8):123-126.

      摘要 (921) HTML (216) PDF 0.00 Byte (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介绍了四川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预算编制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包括对政策文件把握不准、工程量计算误差大、对定额标准不熟悉、设计文件不完善、人员沟通不充分等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三峡库岸滑坡变形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8, 45(8):127-131.

      摘要 (1118) HTML (258) PDF 0.00 Byte (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三峡库区涉水滑坡主要影响因素是水位和降雨量,也是库区滑坡体失稳的主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库区每年重复着水位升降不利于滑坡的稳定,而降雨特别是大强度的降雨也诱发产生滑坡。当水位波动遇到降雨,出现工况叠加,滑坡将加剧。因此,有必要对影响滑坡变形的主导因素进行了解分析。2016年6月三峡库区全面展开了自动化监测,使得数据统计方便可靠。本文采用滑坡变形速率、降雨量、库水位变化、最大水位变化速率、淹没程度,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涉水滑坡进行了计算分析。水位下降阶段,文中土质滑坡变形受库水位影响最大。水位上升阶段,该土质滑坡上部变形受降雨影响最大,下部受水位影响最大。文中岩质滑坡总是受库水位影响最大。

    • 南充市储配站一号储气罐沉降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

      2018, 45(8):132-135.

      摘要 (1005) HTML (285) PDF 0.00 Byte (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家“煤改气”政策的推进,天然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居民生活中。在天然气供应气源系统中,天然气储气罐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地基沉降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容易引起储气罐倾斜,严重的甚至会引起储气罐泄气、爆炸。因此,对天然气储气站进行沉降观测尤为重要。测量机器人是一种常用的沉降监测手段,具有精度高、成本低、易操作的优点。在测量中,受观测条件等因素影响,测量数据会不可避免叠加上“噪声”干扰,为剔除异常数据,在南充市储配站一号储气罐沉降观测中采用格拉布斯准则进行数据处理,并对测量数据进行了分析。

    • >水文地质研究
    • 江油市青莲镇规划应急水源地分析与评价

      2018, 45(8):136-140.

      摘要 (927) HTML (212) PDF 0.00 Byte (6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涪江作为江油市重要饮用水来源,在遭受上游水污染发生后,需要及时更换应急水源地供水,结合流域特点,选址青莲镇作为江油市应急水源地。通过调查研究青莲镇地下水资源量,全面研究了该地区地下水补给量、储存量和消耗量,并采集水源地水样进行实验分析,获取水源地水化学特征,研究结果显示青莲镇地下水水量、水质满足江油市应急水源地要求,最后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江油市应急水源地进行了适宜性评价。

    • 江油市规划应急水源地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分析

      2018, 45(8):141-144.

      摘要 (942) HTML (193) PDF 0.00 Byte (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通过在江油市规划应急水源地及其上、下游采集地下水水样进行化学分析,共采集15个样品。结合主离子浓度、Piper图及沿程变化对该水源地地下水的水化学特征及其上、下游地下水水化学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呈弱碱性,属硬度水和极硬度水,TDS平均值为281.446 mg/L,其中阳离子以Ca2+、Mg2+为主,Na++K+次之;阴离子以HCO3-和SO42-为主,Cl-较少;地下水的化学类型为HCO3--Ca2+。在沿程变化上,自上游至下游,地下水TDS及主离子均有整体增加的现象。地下水化学类型由HCO3--Ca2+型变化为HCO3-·SO42--Ca2+·Mg2+型。

    • 川南红层地区地下水赋存环境及水化学特征分析—以宜宾市屏山县为例

      2018, 45(8):145-150,115.

      摘要 (938) HTML (223) PDF 0.00 Byte (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对宜宾市屏山县地区地下水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上,对屏山地区地层分布、构造及含水特征等地下水赋存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地下水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和碳酸盐类裂隙溶洞水;通过分析研究区122组水质样品的水化学特征,结合Piper三线图,建立了地下水类型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离子比例系数分析,解释了地下水的控制性影响因素,揭示了屏山地区地下水化学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规律。结果表明:屏山地下水类型主要以HCO3--Ca2+、HCO3-·SO42--Ca2+、HCO3--Ca2+·Mg2+和HCO3-·SO42--Ca2+·Mg2+型为主,主要受到地层岩性的溶滤作用和大气降雨的影响,对指导川南地区地下水开发利用规划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牛栏江引水工程岩溶隧洞涌水准确性分析

      2018, 45(8):151-154.

      摘要 (872) HTML (202) PDF 0.00 Byte (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由于岩溶地区发育的复杂多变性,对于如何准确地预测复杂岩溶地区长大隧洞涌突水量,已成为一直以来难以突破的水文地质大难题。本文基于牛栏江—滇池引水工程中涌突水实例分析,从地层岩性特征及地质构造的影响、涌突水预测方法选取、计算参数选取、隧道涌水影响范围确定、水文地质单元划分5大主控因素,分别总结分析各因素对隧道涌突水预测准确性的影响。根据不同因素控制下其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变化规律,提出提高隧道涌突水预测准确性的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验证其可行性。其结论可为以后提高岩溶地区隧道涌突水预测准确性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