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52(1):153-161.DOI: 10.12143/j.ztgc.2025.01.021
摘要:本文研究的危岩体处于一座小型古亭下方的地基部位,在保护古建的前提下,治理危岩体的难度明显增大。由于危岩体位置高陡,其下方已形成倒三棱锥形崩塌岩腔,并且危岩体所在岩石陡壁坡脚处为石景山古建山体特色景观公园的景观小路,以上因素对危岩体的治理提出了严峻挑战。经多方案比选,最终采取了在危岩体下方采用工字钢斜撑内支撑环治理措施。经实施及竣工后观察,该措施对小型古亭地基的保护及治理效果良好。本研究对于类似特殊条件下的危岩治理工程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2017, 44(2):77-81.
摘要:以北京百泉山自然风景区不倒翁景点附近的崩塌地质灾害为例,系统介绍该处危岩带(体)规模、特征、破坏模式、危害程度等情况,并根据其地质灾害特点、发育程度及沟谷内交通等条件,对多种治理方案进行分析、比选,最终选择了对危岩带上部反倾区进行削方,清除危岩体及陡壁坡面浮石、松动岩块,对危岩带采用挂主动防护网的治理措施。本治理方案可为类似山谷型自然风景区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2016, 43(10):9-15.
摘要:近15年来,北京飞云瀑景点附近发生过2次大规模崩塌,崩塌堆积岩块体积累计达450 m3,崩塌岩块已滚落覆盖至景区小路。经勘查,确定了1处危岩体及1处危岩带,该危岩体及危岩带对本景点的正常观赏及过往游人构成极大威胁。本文对该景点的崩塌地质灾害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地质灾害成因、自然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危岩体(带)的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及评价;对可能采用的治理方法进行了比选分析。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景观资源,最终选择了以避让为主的治理措施,并对选定的治理方案及计算进行了阐述。
2016, 43(11):75-79.
摘要:北京市密云区某拟建别墅工程,属于山体边坡地基基础工程,任务要求对湿陷性地基土层进行湿陷性消除,并将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提高到fak≥130 kPa。此外,还需要考虑边坡稳定性及其永久性加固问题。对该项目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并采用概念设计方法,对其进行设计预演,发现该项目存在工序复杂、不易实施、在永久性使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并具有责任不当等问题。对该地基基础工程进行了重新分析,建议取消地基处理措施,改用嵌岩桩作为拟建物的基础。